縣級小學課題結題報告
縣級課題結題必須提交課題結題報告,縣級小學課題結題報告需要撰寫的內容包括研究背景及意義、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課題研究的目標、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課題研究的過程、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等。本文提供縣級小學課題結題報告范文,以供參考。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新課標對英語教學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這就將小組學習和小學英語教學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小組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自主建構和提高學習積極性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組學習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獲得了一線教師的普遍認可。
盡管如此,在許多農村學校,小組學習還是處于半荒蕪狀態,亟待開發和利用。縱觀我校當前的英語課堂現狀,單一式、機械式、封閉式教學模式仍占主體地位,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樂觀,英語成績極不理想。目前,我們都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著小組學習模式的深入探索,以期找到符合學生以及學校教學實際的有著校本特色的小組學習模式和策略。
小組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礎教學形式的前提下,以“小組合作”為中心,通過開展小組學習,發揮小組的積極功能,使得英語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英語交流合作的過程。本課題就將針對小學英語課堂中小組學習的現狀,對小學階段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實施策略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從而促進并完善該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策略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小學階段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高效學習策略和實施方案,在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推動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交往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其中的兩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競爭日趨激烈、以人際交往為載體的信息交往頻率顯著加快,兩者以令人驚訝的緊密聯系相伴相隨。現代社會的許多工作并不是靠個人的單打獨斗就可以取勝,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團隊精神在競爭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學會合作與學會生存、學會學習一樣,理應成為新世紀人的基本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理應成為當今小學英語教學目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另外,自主合作學習理論發源到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國家如火如荼的推廣實踐,其間經歷百余年,由于它在改變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二)《新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英語的重要方式。小組學習是對以知識為本位、教師為中心以及傳授、灌輸為主要特征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造,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根本性變革,靈動新課堂。
(三)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態度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流的機會,對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其他素質的專題發展。
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日常教學觀察、學生個別訪問以及調查統計分析,對學校英語課堂中目前小組學習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對本課題的研究進行可行性分析,主要的理論依據有:合作學習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等。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小組學習”這一創新式課堂教學實驗以一切為了兒童的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重點。努力創設一個有利的英語課堂教學環境,改變舊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和課型結構,形成相應的創新式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創新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培養新世紀創新型人才為目的。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具體要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目標:
1.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教學環境,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同時,讓學生找到合作的途徑,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學會與人合作。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學方式。
3.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動手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建立有實效的學習小組。科學、恰當的編排小組組員,以便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讓小組中每一個成員都能自己盡自己最大努力發揮其極大的作用。
2.小組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包括合作學習單詞、練習對話、檢查學習任務、玩游戲等。
3. 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樂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
4.研究小組學習的最佳時機。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時機對小組學習的影響和控制,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5.研究小組學習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影響。
6.研究小組學習中教師的角色。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取實驗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問卷法、對比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整個過程都以實驗研究為主,實驗教師以常規教學為依據,以個體實踐為主,課題實驗小組成員為輔,按學期分階段制定計劃,做好記錄、總結,討論撰寫體會,總結成果。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書籍,學習理論知識以及上網學習有關該課題的文獻資料,加以總結和分析,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理論指導基礎。
2.比較法:通過采用小組學習的班級和普通教學的班級之間學習效率的對比,通過小組學習策略完善前后的對比,來對方案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
3.行動研究法:在教學中,發現問題進行及時改進,從而使得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
4.經驗總結法:定期總結課題研究中的心得、體會與經驗,并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為支撐,不斷提高課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5.調查法: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再完善的教學設計缺乏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都只會是事倍功半。因此,運用問卷調查和談話調查兩種方式,對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模式的應用在學生群體當中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與此同時,也可在教師中進行調查。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
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共花了約10個月時間,即從2018年03月起至2018年12月,具體安排如下:
(一)準備階段(2018.03.15~2018.04.30)
做好課題立項、開題工作。通過調查分析,確定研究的內容,申報立項,設計研究方案,邀請有關教研人員對課題進行開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同時加強理論學習,主要包括和小組學習以及與英語教學有關的書籍、論文及報核心期刊等,在此基礎上,對本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召開全校教師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就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論證,以確立具有針對性并且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課題,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同時,收集有關該問題的相關材料及他人的實踐經驗進行學習和經驗總結,進而明確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并進行開題論證。
1.對本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
進一步分析學校英語教學中小組學習的現狀。為了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特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小學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中,隨機發放問卷,就目前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現狀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進而制定研討會的研究主題、方向,選定授課班級,集體整合資源備課。
2.學習理論,收集相關材料、制定課題計劃;
3.明確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并進行開題論證。
(二)實施階段(2018.05.01~2018.10.30)
為了讓本課題研究的更具體、扎實、有實效,我在每一階段的研究都有充分的工作安排,具體過程分析如下: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方法。嘗試如何提高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不斷交流改進,修正實驗措施,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針對前期的調查分析,通過全體教師在研討會上的研究和討論,特制訂以下研究目標:以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為載體,探究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等,并且力爭構建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并在合作中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
2.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轉變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列寧曾經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我們的教學研究也是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的,若沒有理論的指導是不會成功的。因此,課題一確定,教師就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教育雜志、報刊、教學專著等有關合作學習相關理論的刊物,以提高教師對該研究課題的認識。此外,教師還應針對小組學習的應用舉行示范課,供學校教師和教研組長等觀摩和評價,以探討在學生出現合作學習方式低效、無效時,所應采取的有效應對措施,同時實事求是的提出合作學習模式的各種方法,從而使得英語教學中小組學習的應用更具實效。
3.立足課堂教學,完善合作方式。
(1)選定三、四年級為授課班級,根據學生情況,確立小組和小組成員及分工,培養學生集體感。學生小組由前后3-4人組成,并讓他們為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喜歡的名字,如sunny,No.1等,小組劃分時除考慮學生人數、性別、知識基礎、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因素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每組最好安排至少一名較為活躍,善于關心、鼓勵他人的學生,這樣有利于小組學習中調動學習氛圍,增強合作意識。教師應隨時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分析原因并進行重組。
(2)制定小組內的活動計劃及評價方案,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在初期的小組學習中,首先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小組討論,最后請代表將討論結果進行匯報。教師只要對小組學習給予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關心他人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而且還關注到自己的表現和努力程度。于是我們制定出小組評價內容包括:小組學習態度、小組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小組內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小組內互相評價,組間評價。
(3)設計合作內容,培養學生合作技能。教師在設計小組學習的內容時,必須遵循有針對性、實效性、有操作性的原則,設計能通過自己努力完成的活動,如小組合作演對話、小組朗讀比賽等。在我班三年級的Unit 4 Whose coat is this?的學習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句型的應用過程中,學生通過分角色讀,開火車讀,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
(4)在掌握合作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技巧。在實踐中,我們一直注意培養小組長的責任心和后進組員的上進心,把優等生和后進生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優等生帶動后進生,讓后進生拋棄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擁有成就感。
4.創設多種平臺,開展專題研討。
(1)以校本教研為載體,開展具體課例研討活動。
在課題研究中,定期組織并參加學校的“小組學習”課堂教學的專題研討活動。通過利用網絡資源觀摩名師課和教學實踐等方式,發現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關小組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題,并針對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在研討會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探討,同時進行跟蹤調查,定期做好工作總結,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
(2)以多種活動為抓手,增加課題研究實效。
課題研究過程中,除了在開展研討會之外,還應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論文評比和論文撰寫經驗交流會,同時,將平時的觀察研究所得進行分析討論,集思廣益,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為下一步的研究釋疑解惑、指明方向。另外,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舉行了課題研究的中期匯報,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等進行分析和匯總,撰寫課題中期階段總結報告,并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及課題論文等形式展示階段性成果。
(三)總結匯報階段(2018.11.01-2018.12.31)
1.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性評價。
反思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得與失,在研究中不斷回顧、反思、交流、調整,使實驗策略趨向科學化、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
2.舉行研討課與觀摩課等有關活動,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匯報。
3.收集整理過程資料,做好結題準備工作;總結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等,并將所有的研究資料上交。
六、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針對前期的調查分析,通過全體教師在研討會上的研究和討論,特制訂以下研究目標:以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為載體,探究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等,并且力爭構建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并在合作中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課題的研究,我不斷神話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轉變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列寧曾經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我們的教學研究也是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的,若沒有理論的指導是不會成功的。因此,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教育雜志、報刊、教學專著等有關合作學習相關理論的刊物,我對該研究課題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深化。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立足課堂教學,完善了小組合作方式。
1.本課題選定三、四年級為授課班級,根據學生情況,首先我們確立小組和小組成員及分工,培養學生集體感。學生小組由前后3-4人組成,并讓他們為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喜歡的名字,如sunny,No.1等,小組劃分時除考慮學生人數、性別、知識基礎、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因素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每組最好安排至少一名較為活躍,善于關心、鼓勵他人的學生,這樣有利于小組學習中調動學習氛圍,增強合作意識。教師應隨時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分析原因并進行重組。
2.制定小組內的活動計劃及評價方案,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在初期的小組學習中,首先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小組討論,最后請代表將討論結果進行匯報。教師只要對小組學習給予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關心他人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而且還關注到自己的表現和努力程度。于是我們制定出小組評價內容包括:小組學習態度、小組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小組內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小組內互相評價,組間評價。
3.設計合作內容,培養學生合作技能。在設計小組學習的內容時,遵循有針對性、實效性、有操作性的原則,設計能通過自己努力完成的活動,如小組合作演對話、小組朗讀比賽等。在我班三年級的Unit 4 Whose coat is this?的學習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句型的應用過程中,學生通過分角色讀,開火車讀,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
4.在掌握合作技能的同時,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技巧。在實踐中,我們一直注意培養小組長的責任心和后進組員的上進心,把優等生和后進生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優等生帶動后進生,讓后進生拋棄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擁有成就感。
(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學習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合作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因合作意識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合作將是未來社會的主流,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方式。
(三)培養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合作小組的異質性決定了學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做到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體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要求。可以使學生在交往中產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對集體的形成和鞏固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上交作業時,規定每個小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業。在共同完成這一份作業時,學生需要互相討論、爭辯、向老師請教,取長補短,集中小組成員的智慧。由于討論與作業同步進行,差生可隨時提出問題,小組成員可以及時地解決,帶動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作業,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通過集體完成作業,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加強了相互之間“榮辱與共”的關系。
(四)組織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輪流擔任組長期間,為了讓自己的小組獲勝,他們就要全面考慮問題,合理安排分工,解決小組矛盾,這時,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就得到了鍛煉。
(五)培養了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傳統教學中,教科書和教師的教案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這種狀況使學生知識面狹窄,易對小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廣泛查閱書籍,進行電腦及專家咨詢,去博物館、實驗室等,拓寬了知識來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各種信息進行選擇、加工的能力。
(六)教學實踐中,培養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增加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小組、小組與小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學生獲得的表現機會要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多得多。在小組學習中,師生間的關系不再是教師一味傳授,學生只管傾聽的傳統模式,而是師生間平等交流與互動的新模式。教師更多的是一個顧問和指導者,在小組學習中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及學生之間的活動有機地融為一體,提供了一種師生互動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師生間能夠平等對話與交流,真正體現教學的民主。
(七)小組學習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小組學習是集體教學、小組學習和個別指導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的個別差異作為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加以利用,做到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的分層效果,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提高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八)構建了英語教課堂中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
基于農村小學學生的學情、學校的英語教學資源單一等現狀,通過長期的課題研究與課堂實踐,最終構建了適合我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
營造合作氛圍——明確合作目標——指導合作過程——匯報合作成果——評價合作結果。
1.小組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在長期的實踐中,我校學生的小組學習形式在不斷的拓展創新,由傳統的課內學習拓展到課前、課外。如課前,教師將小組交流的內容作為預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和詞匯句式知識,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進行組內交流、討論。學生就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組互動時就可以避免盲目從眾或無言以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課題研究表明:“小組學習”能力的培養,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有利于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參與,樂于開口,勤于動手,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的教育觀念的更新。
3.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在課題的研究過程,通過各類教研活動的開展,和其他老師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發揮了教師集體智慧和群體力量,同時每周三下午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專題研究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人人發表意見,個個暢談自己的見解,使每一個問題都得到圓滿解決。同時,促進教師探索和試驗,比較與發現,鑒別與選擇,進而尋求符合農村小學特點的充滿個性化特色的教學策略,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
七、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一)小組成員之間的消極依賴或組間的競爭,容易造成后進生的惰性。英語教學中,小組學習確實為學生增加了不少參與的機會,但在日常操作中,往往發現優秀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他們常常以小老師的角色出現在小組中。為了爭取時間、獲得操作和發言的高分,讓本組在競爭中獲勝,他們常常會讓優等生代替后進生,使后進生的參與度降低,成了“旁觀者”,不利于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二)個人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的探索的有機結合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時,強化了小組合作,則容易忽視個人獨立探索。特別是后進生,無論在合作前還是合作中,教師都較難判斷他們的掌握程度,致使部分學生人云亦云,盲目隨從,沒有很好的促進個人的發展。
(三)合作的時間較難把握,影響教學進度。一節課的時間有限,為了要讓學生在操作中自主獲取數據,建構知識,所需要的時間會較長。這樣容易導致拓展時間縮水,鞏固練習沒時間做,不利于知識的強化和歸類。
(四)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改造還需要加強。小組學習對教學內容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要學會創造性的選擇和加工現代教學內容,把英語的學習和靈活應用融入到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景中,并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這些內容,以激發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一種親切感和求知欲,進而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我們在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創新性不夠;對問題的把握也不夠,問題的層次性及整體性還需要深入探究。
(五)教師自身的素質需要加強。由于第一次做這個課題的研究,加之自身專業素質的局限性,致使課題研究出現了一定的失誤和盲區。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是我今后發展的方向之一。
總之,“小學英語小組學習策略研究”課題,在自己的努力和學校同事的及有關教研人員的幫助下,完成預定目標。雖然當中有一些失誤和有待研究的空白,但這些失誤和空白也成為了我們這次研究的寶貴財富,它指引了我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結題并不意味著停止研究,它是一個逗號,一個短暫的休息,我們將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繼續攀爬,不斷接近課題的本質和實質。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縣級小學課題結題報告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24008.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