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一作排序重要嗎
共同一作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是共同第一作者。共同作者排在第一位的是最好,畢竟共同一作評職稱加分非常高,起碼比第二作者加分高。因為有些單位評職稱只看第一作者,那么評職稱的,能成為一作,那怕是共同一作都是可用的,排第二就要小心了。下面我們看看什么是共同一作,以及共同一作的價值。
我國學術期刊署名方式,通常只認順位排序第一的作者,即“第一作者”。如果一篇論文有多個作者,則按其貢獻程度降序排名,即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即使兩個名字并列擺放,也默認前者是一作。后來借鑒國外期刊的做法(尤其是SCI),允許多名作者擔當“共同第一作者”,再加上通訊作者這種相當于邀請權威人士來作質量擔保的引入。 于是“共一、共通”就誕生了,當兩名作者的貢獻確實相當時,本著嚴謹客觀的科研態度和對參與成員勞動成果的尊重,這種設計不可謂不合理,有的高IF期刊甚至允許4~5名第一作者。但隨著而來也就產生了問題。
共同一作有沒有價值呢?
這個就要視情況而定了,一般規律是越重要的時刻、場合,共一含金量越低。共同一作的價值是沒有第一作者價值高的。只有在段位很高的期刊的論文中共同一作有用,普通的期刊共同一作沒什么意思。
求學階段
碩博評獎及畢業,以“共一”身份發表的論文相對認可度較高。無論是評獎評優、還是畢業要求,一般院校都是認可的。
求職階段
順利畢業后求職高校、科研院所,以“共一”身份展現成果的簡歷材料,基本能夠被認可,但含金量已明顯下降。要爭奪重點機構、重點崗位時,已無法確保你在競爭者中建立優勢。
晉升階段
涉及職稱評定時,“共一”的作用大幅削弱,因為高級職稱科研成果的“純度”也是非常重要指標。在評審規則中,有些頂尖高校人事處給出的明確要求是,第一作者只認可1個人,意思是“共一”完全無效。還有些單位按照SCI分級,只認可A5B4C3D2范圍內的“共一”。普通重點高校則常常會設置權重系數來判定加分多少,以此控制“共一”泛濫的情況,也就是很殘酷的“有幾個共一,你的成果價值就剩幾分之一”。
綜上,如果您發表論文,是多人合作完成的,又確定自己貢獻度最高,那絕不可輕易把一作拱手讓人。當然也有時候是確實分不清楚誰的工作量大,可以給一個共同一作的位置來以表示公平。如果您評職稱缺少第一作者的的論文,趕快在線咨詢,我們的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共同一作排序重要嗎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lwcs/24851.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3李星團隊在《中興通訊技術》發表
- 2025-05-20發論文一定要拿到論文檢索證明
- 2025-02-11化學工程領域的EI期刊7本
- 2025-01-13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方向論文選題
- 2025-01-13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文獻20篇
- 2024-04-19課題結題論文怎么選擇發表期刊
- 2023-11-10SCI安排刊期后還能改嗎
- 2023-11-03【畢業神刊】5本超好發的SCI神仙
- 2023-10-20sci撤稿對作者有影響嗎
- 2023-09-21會議投稿和期刊投稿沖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