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流程介紹
小課題研究在課題確定以后,即可著手進行研究,其是最適合教師個人或幾個人研究的課題類型。下面小編詳細介紹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流程,僅供參考。
(1)準備階段,包括材料,方法選擇,方案制定等。
(2)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通過實地考察、調查,采訪,獲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過體驗,模擬等取得相關材料。
(3)整理歸納分析材料,尋找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出初步研究結論。
(4)充實材料,撰寫研究報告或。
做小課題研究需做到哪些細心?
1.發現問題須細心。在形形色色的問題中,教師應該有一雙發現值得研究而且有可能深入研究問題的慧眼。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放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思考,細致地分析疑難問題。
2.將問題轉化為課題須細心。問題并不是課題,卻是課題的基礎,有意義的問題才能成為課題。對一個不適合的問題進行研究,會使教師的研究活動陷入困難。教師應充分了解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或解決的程度如何。別人已經解決的問題,不要去重復勞動。要研究的問題最好是由研究者自身的需要而引發的,要選擇貼近日常教學的應用性問題,避免純理論問題。選擇描述性問題,避免評價性問題,因為評價性問題一般要求有科學的數據、樣本進行對比,研究要求高。因此,教師要悉心對問題進行梳理,將問題上升為課題。
3.研究方案的設計須細心。教師要對研究方案的各個細節進行具體設想,確定研究步驟,預見在研究中有可能存在的種種障礙及解決的方法。
4.研究過程的實施須細心。有教師給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部分老師參與過課題研究,但過程性材料較少,該保留哪方面的資料呢?”這說明有的教師甚至不知道過程性資料如何搜集和保存。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應包括研究過程中的所有材料,大體說,可包括立項材料、中期的研究材料、最后的成果材料。圍繞課題研究的學習材料、體會、反思、教案、說課稿、評課稿、課題小結、隨筆、案例評析、課堂實錄、課堂評價表、獲獎,課題組成員發表的與課題有關的文章、相關報道,以及相關的光盤、圖片等都值得保存。“草根式”小課題雖然要簡單得多,但是,注重搜集與保全資料還是很重要的。“草根式”小課題雖然是“小學問”,但是需要細心來“大”做,需要從細微處著眼,從教育教學的小處著手,關注研究過程中的新現象、新矛盾、新情況,并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新舉措。
5.研究成果的形成須細心。課題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文本成果包括、研究文集、調查報告等,也可以是編著類資料、活動資料集粹,還可以是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案例材料,以及相關影像制品。
6.研究效果的反思須細心。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的利弊得失、實際解決問題的效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流程介紹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12198.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