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做小課題研究的意義
小課題研究產生于中小學,源自于一線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以及對教育實踐困惑的追問。小課題研究的起點,首先始于教師對“不明”情況的探究。也就是教師因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進行的研究。那么,教師做小課題研究的意義是什么呢?下文將為您介紹。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適當開展小課題研究,對于改善傳統教學中教與學的主客體的地位,平衡學生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綜合能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二、校級小課題研究的意義。為加強學校教科研工作,強化教師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科研水平,使教育科研在質量立校上真正發揮其作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力促進教師提高研究能力和專業發展。
三、什么是小課題。所謂小課題,指的是以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的特點是切口小、范圍廣、方向明、周期短、投資少、收益高。
四、小課題研究選題的原則。 要選好課題,首先要明白為什么研究,也就是選題有沒有價值。 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即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或為教育教學中的某個現象尋找答案。這種課題的針對性、時效性都比較強。往往隨問題而來,問題解決了,課題也就結束了。 要使選題有價值可以用幾個字來檢查核準。即“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育,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少好高騖遠,類似于“期末數學復習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個貼近的原則。“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學習研究。類似于“小學英語口語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則。“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少一點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預測,多一點實在的關注,如“小學畢業班后進生轉化研究”、“加強六年級學生自習課堂自主學習研究”。
小課題與大課題的區別:
一.目標對象不同
大課題研究對象一般為學校、地區甚至是全國性的熱點問題。他是宏觀的大問題。而小課題研究對象一般為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或遇到的實質問題,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增強教學質量。小課題一般為教師個人或是幾個人做的課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不同
大課題研究主要有觀察法 、調查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歷史研究法、統計法、比較法、實驗法8個方法。而小課題不強調具體運用研究方法,強調解決教師教學問題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研究過程不同
大課題要經過課題申請、立項、開題、分工,研究過程中有中期報告、結題報告等等具體步驟。而小課題沒有那么嚴格的具體流程。
四.研究成果不同
大課題研最后要有結題報告,有的課題成果需要發表。研究成果需要廣泛推廣,要具有普遍性。而小課題是個人教學問題的解決,教學方式的改進。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教師做小課題研究的意義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15511.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