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基金評審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國家自然基金評審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常見的流程有項目形式審查,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等,不同的環節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我們在寫項目申請書時需要注意這些問題,提高中選率。
1.項目形式審查及申請書中常出現的問題
基金委工作人員在項目申請截止后45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初步審查(簡稱形式審查)。按照基金委統一要求,審查內容涉及近30個方面,主要包括申請資格、申請書格式和申請書內容完整性等方面。對于形式審查不合格的申請,將不予受理,不再進入之后的評審程序。
近幾年的實際工作中發現,形式審查不合格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問題是:(1)申請人或主要參與者職稱信息不一致;(2)申請人或主要參與者未簽名或簽名與基本信息表中人員姓名不一致;(3)申請書缺頁或缺項、缺少主要參與者簡歷;(4)未按要求提供證明信、推薦信、承諾函等原件;(5)依托單位或合作研究單位未蓋公章、非原件或名稱與公章不一致。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因形式審查不合格而不予受理的申請書,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撰寫申請書時不夠細心,或是對申請書填寫要求理解不夠準確。其根源可能是申請人未仔細閱讀年度項目指南,單純依靠經驗或道聽途說寫作;或是撰寫申請書動手過晚,導致時間倉促沒有機會仔細檢查;或是項目組內部的溝通和配合出現問題,導致各人提供的資料和蓋章手續不合規定或相互矛盾。
2.通訊評審及申請書中常出現的問題
對于通過形式審查的申請項目,基金委將按照規定的程序組織同行評議。基金委工作人員根據申請書內容和有關評審要求,從同行專家庫中隨機選擇3到5名專家進行通訊評審。為便于相互比較,對內容相近的項目申請,會盡量選擇同一組專家評審。因此,這一階段的評審專家,基本上是對申請項目內容甚至申請人很熟悉的專家,俗稱“小同行”。針對不同的項目類型,基金委對評審專家在評議申請書時給出相應的評議要點,提出明確的評審標準和評審意見撰寫要求。例如,最常見的面上項目評議要點主要有以下方面:
(1)評議申請項目的創新性,明確指出項目的研究價值和創新之處。要對申請項目的科學意義、前沿性和探索性進行評述,在評議學術價值的同時,對有應用背景的申請項目還要進行潛在應用價值的評議。
(2)對申請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及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具體評議意見。
(3)申請項目的整體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如有可能,請對完善研究方案提出建議。
(4)研究隊伍狀況、前期工作基礎和研究條件以及經費預算進行評價。如申請人承擔過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應當考慮其項目完成情況;同時還應考慮申請項目的研究內容與申請人和項目組主要成員承擔的其它科研項目的相關性和區別。
(5)評審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發現和保護創新性強的項目,積極扶持學科交叉的研究項目。
世界各國基金會在同行評議時,都有自己的評議要點或準則,這體現了不同基金會對資助項目的價值取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評議要點的第一條就是創新性,所以,創新性是基金項目的靈魂。因此,想要說服通訊評議專家支持自己的項目,首先就需要在申請書中完美給出評議專家要的“答案”——項目的創新性是什么。
根據評議要求,通訊評審專家還會對每個申請項目給出評價等級。在“綜合評價”一欄中可選擇“優、良、中、差”;在“資助建議”一欄中可選擇“優先資助、可資助和不予資助”。基金委根據通訊評審情況,對申請項目排序和分類,供會議評審專家評審時參考。評價等級較差的申請,將作為備查項目,如無特殊情況,會議評審中不作討論。也就是說,這些項目原則上在此評審階段已落選。通訊評審過程中,專家的負面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對本領域已有研究現狀了解不清楚或不全面,擬研究的科學問題或所設計的研究內容有較多簡單重復前人工作或項目組自身已有工作;
(2)擬選擇研究的創新性科學問題不明確,未提煉出明確的關鍵科學問題;
(3)對擬開展的研究工作缺乏清晰連貫的科學構思或工作模型,邏輯不清,未準確地定位和分析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只是簡單地套用某些常規的研究手段;
(4)已完成基金項目的績效不夠突出;
(5)預期研究成果過高、過多,超出了申請人以往研究基礎和項目組以往研究工作所表現的能力;
(6)申請書中出現過多錯誤,如語句不通、術語拼錯、英文摘要粗糙、重要參考文獻缺失及引用錯誤等。
3.會議評審的特點分析
基金委根據學科組成與特點,在各學科組建一定數量的會議評審專家庫。每年從會議評審專家庫(也可根據工作需要,特邀個別專家)中選取規定人數(不同學科領域有所差異,少則13人,多則20人)的評審專家,組成當年度的會議評審專家組,對項目申請進行會議評審。
基金委在會議評審前,向評審專家提供評審所需要的項目申請書、通訊評審意見等材料,介紹專家會議評審的基本流程、規定和要求,特別是要明確相應領域申請數量、審議項目(上會)數量和擬資助項目額度。評審專家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廣泛的集體討論,客觀公正地提出評審意見,對申請項目進行無記名投票以決定是否予以資助。
會評專家組的學科覆蓋面很廣,而專家人數有限,每個專業方向上僅有少數專家。這種評審方式就是俗稱的“大同行”評審,其特點是多數專家對申請項目的具體研究內容等細節并不很熟悉。同時,由于會議時間有限,申請項目數量大,專家組對每項申請的平均討論時間可能短至若干分鐘。因此,他們主要根據通訊評審意見、主審專家(專業相對接近的會評專家)的介紹、申請項目的題目、摘要等信息做出判斷。在此情形下,申請書的題目、摘要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上述各部分的分析可見,常規的基金同行評議分為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這兩級評審形式不同,但專家都會從科學價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判斷和評價,并提出評審意見。此外,他們還會考慮申請人和參與者的研究經歷,研究隊伍構成、研究基礎和相關的研究條件,項目申請經費使用計劃的合理性等方面。從程序上看,會議評審最終決定項目資助與否,然而,由于會議評審時間短促,而且是在通訊評審結果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和表決的,因此,通訊評審的“小同行”意見,反而顯得更加關鍵。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國家自然基金評審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24980.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