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研究成果怎樣撰寫
課題前期研究成果書寫方式有一定的自由度。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用標準的學位論文寫法,第二種是總結性方法,即提綱性地列舉你已經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標準的學位論文寫法。把每一項已基本完成的工作按寫作邏輯進行詳細交代,包括介紹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與步驟)、得到的結果、對結果進行討論并形成當前的結論。最后指出遺留哪些問題需要在后續工作中完成。
總結性方法。先簡要介紹開展了哪些工作及這些工作是如何開展的,接著安排幾段介紹主要研究結果,指出這些結果的意義。最后指出遺留哪些問題需要在后續工作中完成。
前期研究成果要么顯示你將能實現學位論文目標(剩下的工作可以按計劃完成),要么顯示你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從而按計劃可以達到最終目標。
課題前期研究成果書寫案例:
長嶺中學課題組
從申報課題開始,我們在2010級學生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嘗試和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覺得很有必要繼續研究下去.在前期研究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和觀察.
1、找準教學內容的銜接點
、 算術數與有理數
學生在小學里只學過算術數(整數、分數、小數),這些數都是從客觀現實中得出來的,進入初中后,引進了新的數--負數,把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域,數的運算也相應地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又引進了乘方、開方運算,實現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飛躍,這次過渡,負數的引入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講清有理數的特點.為了搞好知識間的過渡,我們做了如下嘗試:一淡化概念教學,二務必使學生熟練算術的四則運算,再弄懂符號法則.這樣,有理數的運算輕而易舉的過關了.
、 數與式
七年級第二章整式的加減知識中,引進了整式的概念,進而研究整式的運算,這種由數到式,就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式的過渡,是數學上的一個大的轉折點,實現了由具體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意義十分重大.這次過渡,使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不過,在小學里學生已接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形式,如簡易方程中的未知數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體會到字母比數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學中我們努力揭示數與式的聯系和區別,數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況,數的運算可以看成是式的運算的特殊情形,此外還加深了對字母的認識:a可以表示正數、負數,還可以表示0,學生易于接受,同時還引導學生從式的觀點來看待數的問題,讓學生更有居高臨下之感.
⑶ 由算術法到列方程解應用題
小學里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進入初中后,用列方程來解應用題,把未知量用字母來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設法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剛開始,學生由于習慣用算術法來求解,不重視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這時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術法簡便的應用題作為范例,用兩種方法對比講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對學生的作業,有些應用題也要求用兩種方法去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更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1)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強化概念的銜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新知識與自己已經有的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舊知識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識才能獲得實際意義。因此在傳授新知時,必須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指導學生進行類比、對照,并區別新舊異同,從而揭示新知的本質.如有理數乘法法則與小學數學的乘法法則的不同點,僅在于需確定積的符號,而講解的重點則應放在符號法則上.
從概念教學看,小學對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側重于計算,學生以機械識記為主,一般是套模式來解題;而初中數學,對數學概念要求強化了.七年級教材一開始就出現了正數、負數、相反數以及絕對值等概念,如果學生對這些概念仍采用機械記憶的方法是遠遠行不通的.如:對負數的概念僅理解為“帶負號的數”是不行的,因為它還涉及到運算;對|a|的三種類型的結論背得透熟,而遇到|a-3|一類題的討論時便會感到茫然等等.因此,我們對概念教學通過變式與比較、肯定例證與否定例證等方式,讓學生弄清概念的含義、實質,并通過所掌握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激發興趣,進行學習心理銜接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從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這個時期在學習上是屬于獨立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同時存在的時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夠穩定和持久.為此我們注以下三點:一是要融洽師生關系,學生剛入初中時,由于環境和教學的對象變了,特別是對他的老師持有一種既畏懼、又信任的心理狀態,往往對老師采取一仲琢磨的態度,因此,教師要以火一般的熱情去溫暖學生的心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特別是在課內,要聯系不同學生的知識前提,說理深入淺出,表達形象鮮明,講話幽默風趣,使教與學始終處于和諧民主的氣氛之中,同時還要多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別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計算方法,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成就、現代數學家的貢獻、數學在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來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學好數學.三是利用課內和課外有利時機,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數學游戲,諸如搶答競賽等,以此來活躍學生的身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針對特點,注重認知規律銜接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是在聽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時進行思維的,小學教師一般采用的是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而中學數學,則需要逐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借助使用實物、模型、圖片、圖示等來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加深理解,如在教學數軸概念時,可列舉直尺、桿秤、溫度計等,講“濃度配比”時可用顏色不同的水稀釋來幫助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等等,待學生對特殊的具體事物有所認識后,及時注意把有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導學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現象到本質、由外部聯系到內部聯系的理解.
3、進行學習方法的銜接指導
(1)預習方法的指導
初一學生往往不善于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預習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預習實質上是學生自學的開始,因此,教師要注重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我們依次對學生進行了如下預習指導:從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簡單問題開始,使學生逐步嘗到自覺尋求知識的甜頭,從而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待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習慣和預習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數學概念、定理、表達式和變動翻譯的題目,以至過渡到不布置預習提綱學生便能自覺預習,主動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為學習新課知識打下基礎.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
專心聽講,勤于思考.小學生聽課或看書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說是不會思考,不去想想為什么.因此,在進入初一后要注意在抓好學生專心聽講的同時,重視教會學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要從啟迪學生的思維這一基點出發,要教會學生養成一邊聽講、一邊看書、一邊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活動,無論是課前、課內還是課后,都要指導學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課本,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加深對定義、定理、法則的理解.課堂學習指導是學法中最重要的.
(3) 強化訓練,規范作業的指導
七年級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就書面練習來看,小學生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進入初一后,雖然獨立意識日趨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現在部分學生的作業不能獨立思考,或與別人對答案等.為此,我們強化了以下兩點:一是要嚴格訓練,即教師要在規范解題上為學生做好樣子;二是要嚴格要求,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規范作業的重要性,對那些不規范的現象及時要求其糾正,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七年級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去復習總結.其實,從七年級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習總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于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目的類型及解題方法.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應該結合,教師總結更應達到精煉、全面提高的目的,使學生水平向更高層發展.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前期研究成果怎樣撰寫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24982.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