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輕松做課題
為什么別人做課題氣定神閑毫不費力?為什么別人看起來學識淵博到令人發指?為什么別人總能找到最有價值的參考文獻?為什么別人做的成果分分鐘被編輯搶走……究竟怎樣做課題才能像“別人”一樣高效又輕松?本文從意識的角度,給大家三點做課題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選題意識”最重要,選對研究方向和選題!
套用西方的“學術職業”概念,我們不妨把職業化的學術科研工作者,大學教師、院所科研工作者等視為“職業學術人”。當我們以職業精神來要求自己做課題時,反而有些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少老師同學們在開題前會無比糾結,究竟是應該申請國家社科基金給出的命題課題,還是選擇一個壓力沒那么大的自選課題,或是索性放手一搏去做追逐學術理想的“靈魂課題”?換個角度想一想,把自己當成“職業學術人”,選題就會理性多了。
首先,職業人的第一目標是創造價值,做課題同樣要求能為國家或是本學科帶來價值,具體來說是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是學科問題、行業問題、社會問題,還是整個人類發展的問題,總之不能是純個人愛好,與整個社會的發展卻無益處;
其次,職業人要求具備執行能力,做課題同樣需要執行力,不能天馬行空任我行,須得有能力落筆紙上才可行;
此外,職業人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做課題同樣需要方向清晰、有生命力。選擇科研方向和選題意味著明確“職業發展方向”,盡管一開始我們很難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規劃。
選擇一個有價值、有可行性、有發展空間的課題,稱得上是一名“職業學術人”的學術職業生涯生命線。當 我們有了明確的選題意識,基于自身知識積累、科研能力、發展目標,結合導師、同行朋友們的經驗教訓,反復思辨后所確定的研究課題,在一定時間內會比較符合 自身學術職業生涯的成長路徑,就不會有“課題不被人認可要不要放棄、課題太大太難搞不定、課題毫無興趣沒動力”之類的痛苦。
毫無疑問,“選題意識”不是天生的,它離不開我們對課題的長期關注和深度理解。在這里,特別推薦“壹學者”移動學術科研服務平臺的“課題立項 助手”,我們可以利用“研究熱度分析”更好地把握課題研究趨勢,避免撞車過熱命題而讓研究成果淹沒在海量文獻中,對課題價值和發展空間有基本判斷;利用 “文章質量分析”了解研究方向的質量,知己知彼弄清楚自己的發揮空間,保證課題的可行性。另外,“熱門文獻推薦”和“最新參考文獻”,會幫助大家做到對研究方向的經典文獻和最新文獻胸有成竹,對形成課題綜述也大有裨益。
【2】“創新意識”很寶貴,挖掘自身學術創新能力!
筆者曾撰寫《一張圖告訴你核心選文標準》,獨家揭秘了四大文摘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121種人文社科核心的審稿流程及其選文標準,其中“學術創新程度”幾乎是所有一級學科研究的首要評價指標,權重地位不言而喻。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課題具有“學術創新”能力?《復印報刊資料》給出了明確定義,只要滿足其中之一則可視為對學術發展有促進作用:
1)提出新的(或修正完善已有的)學說、理論、觀點、問題、闡釋等;
2)提出新的(或改進運用已有的)方法、視角等;
3)發現新的資料、史料、證據、數據等;
4)對已有成果做出新的概括、評析(僅指綜述文章)。
仔細看這四個要求,我們不難發現,學術創新并不要求千古無人后無來者式的絕對創新。恰恰相反,學術是一個傳承與創新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需要 我們理解和消化已有的學術體系,從中去尋找新的或修正完善、改進已有的學說、觀點、視角等。我們不妨把學術創新理解為“挖掘式創新”——完全創新會缺少研 究基礎,毫無新意則缺少創新性。
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學術創新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遙不可及。在壹學者“課題立項助手”中輸入關鍵詞,就可以獲得該關鍵詞研究方向的“研究熱點”和“研究空白點”,還能閱讀最熱、最新的文獻全文,幫助大家從海量文獻中發現創新點、空白點,大大提升學術創新能力。
【3】“跨界意識”很巧妙,善于整合各類資源!
很多人忽視了“跨界意識”的重要性,F有的人文社科學科分野大部分形成于十九世紀西方,隨著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社會問題的復雜化,很多學科的知識框架和研究視角都跟不上時代發展;此 外,單一學科核心研究領域大多已被人掘地三尺,學術創新空間有限。打破本學科領域局限,積極同相關學科的學者們展開學術交流,在學科與學科的交界處尋找新 的突破點,既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感,還會給你一個旁觀者清的高度,與其他學科學者的“跨界合作”更會讓你如虎添翼。
“至2009年的一項統計調查顯示,我國的人文社會科學部類交叉學科達1211門。伴隨著社會發展,各類新產業、新現象激增,交叉學科與新社會現象的跨學科交叉研究也正在不斷涌現,新學科的涌現呈現一種自組織的結果。“
把自己培養成為跨學科人才并不容易,但擁有“跨界意識”并不難。“課題立項助手”中的“合作參考”功能模塊,提供課題相關研究文章的學科分布,還能推薦同學科研究學者、其他學科研究學者名單,支持指定單位研究學者檢索。更令人驚喜的是,大家可以在這里閱讀文獻全文,還有機會關注作者的學者名片,和他們展開跨學科交流、跨界合作。
意識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想讓做課題變得高效又輕松,不妨從意識開始。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怎樣輕松做課題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375.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