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設計選題會出那些錯
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一線教師要跟上時代發展,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勇于實踐、創新。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在課題設計選題時,經常會走入誤區,找不到正確的研究方向,都會出現哪些錯誤呢?本文旨在點出誤區,以促規避。
1.課題不具備科學性。
課題沒有明確的、具體的理論指導, 沒有研究假設, 沒有不確定性, 不冒風險, 沒有探索傾向。這類選題一般不具備探索意義,撰寫而成的也沒有任何價值,是不可取的。
2.課題探究范圍過大。
不注重從“ 小” 做起, 片面追求宏大, 用“ 戰略” 、“對策” 、“ 發展”堆砌空中樓閣, 表現出“ 倒金字塔” 的傾向和“ 空泛化” 傾向。對于大的選題我們很難在論述中做到面面俱到,為此選用相對小的課題更有助于專著探索。
3.課題籠統空泛、概念模糊。
論題離不開判斷,論題必須用有準確含義的概念表達,否則論題則流于空泛。論題籠統空泛、概念模糊是學術選題中出現最多的問題。有的作者認為論題廣內容就多,就有東西可寫,實際上論題大寫作難度也大,面面俱到常常是面面俱不到、不深刻。還有的論題用詞不準確,造成概念含糊,經不住推敲。
4.注重形式,忽視過程。據了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通常的做法是:做幾節課,寫幾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論拿來,東拼西湊,甚至把過去做的事情拿來炒炒冷飯,套上新的理念,貼個新標簽,升華一下,就宣稱解決了重大難題、意義深遠。我曾經聽到有位老師說:“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于事務,忙于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么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對學校、對老師一點提高也沒有。”其結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虛假的東西。只有其名,而無其實。圝圝
5.急功近利,熱衷炒作。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聽到課題“開題”的消息,領導、專家親臨光顧。有關方面也津津樂道于有多少課題、課題的等第級別,結果是課題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個別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亂湊。更離譜的是一節課就可以歸納出一種模式。我曾經參加一次現場會,會上隆重推出10多個教學模式,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有嘩眾取寵之心,無實事求是之意。”一線教師一看就明白,實際沒有什么價值,因為你不能指望老師天天都“表演”。有良知的教師也不愿去做虛假表演的事情,他們需要的是自身專業的成長,教學技藝的提高。
6.跟風而上,創新不足。課題研究要有創新,創新不是跟風,著作要讀,專家的理論要學,研究的方法要學,但不能總停留在“復述”的層面上,要想辦法使專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必須使課題研究的內容貼近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問題,范圍不宜太寬太泛,目標不宜太高太玄。我覺得越是本土的、富有個性的東西,越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決具體問題為主的微觀研究,研究過程應該與改進和提升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密切相關,策略、方法應該方便教師與自己的教學實踐建立關聯,使而后生成的東西可以成為校本研究的對象和過程,不能讓教師望而卻步。一旦“校本”的東西實實在在了,這個研究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7.閉門造車,缺乏引領。我們看到一線教師做課題一般是孤軍奮戰,沒有形成研究團隊。我認為,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獲得各個方面的支持。一個成功的課題研究,離不開專家的支持。課題最終是否成功,最現實的是你做的課題是否獲獎,要得到專家的認可。因此,做課題還要去找教研員、找科研專家、師范院校教師溝通。盡可能得到他們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課題設計選題會出那些錯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396.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