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編寫有哪些總體要求
校本教材是學校針對自身課程教學需要所出版的教材,校本教材主要用于本校教育教學使用。那么,校本教材編寫有哪些總體要求呢?本文將詳細介紹。
總體要求:
(1)校本教材內容以本校確定的教學大綱和學時安排為編寫依據(jù),注意把握各章的邏輯關系、深度和廣度,篇幅不要太大,力爭精煉,實用性強。字數(shù)不宜過多,一般教材原則上控制在25萬字以內。
(2)內容中包含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程規(guī)范及標準等應為國家和行業(yè)最新頒布的,要避免收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和淘汰的工藝、材料和設備等,體現(xiàn)先進性。
(3)全書要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語句通順,各類標題要表意明確、精煉,并做到文題相符,標點使用正確,無錯別字。
(4)全書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并用符號(外文字母)表示。
(5)名詞、術語要規(guī)范,變量符號前后應統(tǒng)一。
(6)書稿中引用其他圖書的有關內容時,切忌大段抄錄,可采用文字重組、變更說法或改變敘述順序、增減部分內容等方式闡述,同時在書后的參考文獻列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版權糾紛。
校本研究的特點:
一是研究對象的具體性、生動性。要求將立足點放在解決新課改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放在新課程理念與教育實踐結合產生的新困惑上。
二是研究主體的廣泛性、參與性。研究的主體是學校的廣大教師,學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校本研究。
三是研究方法的綜合性、靈活性。校本研究需要多種教育科研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觀察、訪談、調查、總結、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預測等。可靈活選擇和確定研究方法,如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等。四是研究過程的描述性、反思性。通過教學筆記、教學日記等形式將研究對象尤其是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或發(fā)展過程如實地記錄下來。同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行為、自己與研究對象相互作用的過程進行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五是研究價值取向的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
以上內容是對校本教材總體要求及校本研究特點介紹,若有疑問或有課題研究方面需要,都可以來卓文著作網進行在線咨詢!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fā),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校本教材編寫有哪些總體要求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8034.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qū)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