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微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微課題研究方法是做微課題用的研究方法,微課題研究規模小,實踐性要求高,所以研究方法跟大課題是不同的。微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分析問題的現狀與歸因調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
1. 問題的現狀與歸因調查分析。
研究前要進行摸底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學情,確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與策略。如在研究上述微課題時,我首先查閱資料,對乘法口訣的產生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又對本班學生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觀察、了解,與學生談話交流,分析錯題,得出如下結論:(1)學生乘法口訣記憶失誤不是單純的學習態度問題,是由于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不深入,導致不能理解每一句口訣所表示的意義,只是單純死記硬背,缺乏理解,記憶就容易出錯;(2)缺乏前后口訣間的聯系對比,盲目進行背誦,容易出現口訣間的混淆;(3)課堂上教師在教學編口訣的方法時,沒有經過學生的比較、歸納,同時也沒有有效聯系學生前面所學口訣的經驗,影響了學生對口訣的理解、掌握和應用;(4)教師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忽視對教材每一個主題圖、每一個課后練習編排意圖的分析,在課堂上對學生缺乏相應的引導,練習設計形式單一、缺乏層次性,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5)教師只是簡單重復固有的教學程序,沒有進行前后知識間的聯系和對比運用。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梳理了整冊教材中關于乘法教學的內容,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每一個主題圖及課后練習的編排意圖。
2.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
結合教學實踐,以整個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為載體,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逐一解決問題。課題研究中,引領學生打通知識間的“承重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針對“如何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這一問題,在不斷思考、實踐、調整及再運用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四種可行的方法。
(1)從生活情境出發,溝通加法和乘法的關系,突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依據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畫出與之相似的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而生動的直觀表象,使學生形成對乘法現實模型的認識,溝通加法和乘法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加法的局限性和繁瑣性,體會乘法的必要性,突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運用多種表征方式之間的相互轉換,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充分利用多種表征方式之間的相互轉化。例如,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幾個幾)、寫一寫(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畫一畫等活動,實現語言表征、符號表征、圖形表征之間的相互轉化,使學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義。還可以讓學生根據算式擺學具、看算式講故事等,實現符號表征與動作表征、現實情境表征的轉化,進而達到對乘法意義的深入理解。
(3)變式練習,豐富乘法意義的內涵。知識的形成有一個“立”的過程,在經歷多個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之后,還需要“破”的過程,即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如乘法意義建立之后,設計了這樣一組題:如圖,這4道題從表面上看,只有第1道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另外3道都不可以(這是“破”的過程)。這時可提醒學生:能否通過一些變動,讓它們也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這是“立”的過程)。通過展示和交流,學生發現可以通過數的拆分、合并、調配來實現改寫。從表面上的不能改寫到能改寫,學生自主走向“加數相同”,在這種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認識。
(4)創作練習,對乘法意義的再運用。如看到“9×5”你想到了什么?如圖,在學生的展示中我們看到乘法的意義在生長,學生的“知識樹”在成長。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微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24976.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