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報告的格式要求
課題研究報告的格式要求隨著研究對象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無論是何種研究報告都應遵循一定的規范。一般來說,研究報告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題目、引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結果分析、討論、參考文獻、附錄。課題研究報告各個方面部分格式要求是什么呢?
1. 題目
一個好的題目常常可以起到極好的“點睛”作用。一些有經驗的編輯和專家,往往只要看一眼題目,就可以大概地判斷出文章的好壞。所以給研究報告取個好題目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報告的題目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課題的名稱,如“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中學引進職教因素的實驗研究”。但是,有時候由于在研究課題的名稱中對研究對象或內容有較多的限定詞,使課題名稱顯得比較冗長,這時,我們可以言簡意賅地將研究概括為一句話,再加副標題的形式列出課題名稱,如“拓寬成才渠道,構筑學生發展的‘立交橋’——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中學引進職教因素的實驗研究”。研究報告的題目,不但應反映該項研究的核心問題,而且應能引起讀者對報告的興趣與注意。因此,要簡短、明確,并注意采用讀者感興趣的措詞。
2. 前言或引言
報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簡要地闡述下列內容:
( 1 )課題提出的緣由;
( 2 )研究這一課題的意義;
( 3 )目前國內外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現狀、問題及趨勢;
( 4 )該項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鑒于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內容,有時也可直接以“目的和意義”作為該一小節的標題。這一部分雖然只是報告的引言,但它卻可以顯示該項研究的學術地位,使人們了解該項研究在教育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價值,在有關領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國內外同類研究中所處的水平。從而為讀者接受該項研究成果準備良好的心理上與認識上的基礎。前言應簡潔、明了,字數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細措詞,使之既實事求是地介紹概況,又能恰到好處地贏得讀者的信賴和注意。
3. 研究方法
這一部分,主要是向讀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過程,目的是為了讓讀者了解整個研究的全過程,以便評價整個研究在方法論和教育理論上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讓讀者據此決定是否承認和接受該項研究所得出的結果。
研究方法的介紹主要包括:在研究對象的取樣和選擇、研究因素的實施與控制、資料的收集與處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與實施的技術手段。此外,還應包括對在研究課題中出現的主要概念的定義和闡述,以及對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設備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紹。如果這一部分內容較多,或附有量表、調查問卷、測驗題等,應以附錄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紹應注意條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別人可以據此重復研究,而具體實施的措施介紹則未必如課題設計方案中那樣周詳細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紹常常可按研究過程的進展順序逐一展開,在介紹中如果涉及到一些專業性的概念或說法,則應注意用詞的準確性。
4. 結果、結論
研究結果是研究報告的實質部分,撰寫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研究結果作為客觀事實呈示給讀者。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對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獻資料和觀察資料、實驗資料經過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結果,如對定性資料的歸納、列條,對定量資料列出圖表等;二是對資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邏輯的或統計的技術手段,推斷出研究的最后結果或結論。所以這一部分的標題也常作“結果和結論”。與其他學科的研究報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舉例說明問題,即使是數據,往往也停留在例舉與羅列的水平上,有鑒于此,應該強調,在研究報告中既要重視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兩個典型事例或一些數據資料作為佐證,更要有對客觀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處理。
撰寫這一部分應注意以下幾點:(1)不可以僅用幾個事例來以一概全,單純從邏輯的角度推出結論,而要重視定量與定性的綜合分析。(2)對于數據資料,不應停留在僅僅作為事例例舉的水平上,而應采用一些統計分析的技術,從數量的變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3)在統計圖表上出現過的事實,沒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復敘述,只要指出這些數字所說明的問題即可。(4)結果與結論僅僅是對研究所收集的事實材料的客觀歸納。在這一部分只可以例舉客觀材料,嚴謹地提出結論,切忌夸夸其談,妄下結論,任意引申和發揮。(5)研究結果應以事實與數字為主,文字敘述要簡潔明了,結論要明晰準確。
5.討論、建議
討論是研究者根據研究得出的客觀事實和結論,結合自己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分析與思考,對當前教育理論或實踐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認識、建議和設想,因此,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與討論”、“討論與建議”、“幾點建議”、“幾點思考”等作標題。
為了敘述和討論的便利,在有的報告中,這一部分常與結果部分合而為一,或先呈示結果,接著討論;或夾敘夾議,交錯進行。然而,無論其形式如何,我們應明確地看到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研究結果呈現的是研究中的客觀事實,而討論則是主觀的認識與分析,是研究者將研究的結果引向理論認識和實踐應用的橋梁。
對研究結果的認識,可以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但是作為研究報告的撰寫者,必須對研究結果有一個全面透徹的分析。這就要求報告撰寫者既親身經歷研究的全過程,有充分的感想和體會,又諳熟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善于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善于從理論的角度,邏輯的角度,實踐的角度,多側面地加以分析和討論。
在分析討論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論與說法,可以提出一些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見、建議和措施,可以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該項研究而發現與產生的新的問題、新的設想,以留待進一步研究。此外,在這一部分還常常對該項研究的方法設計進行必要的反省,討論改進、變換研究方法可能對研究結果帶來的一些影響和變化等。
6.參考文獻、附錄
參考文獻:一般在報告的末尾列出來。要寫清楚篇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注明頁數,以便他人查閱。
附錄:一般直接引用原始資料,放在研究報告后面。附錄的作用在于使讀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報告的內容,有時它對研究報告的內容也起到補充說明或提供參考資料的作用。
經過以上工作,一份研究報告就算基本完成。這時,可回頭系統地看一遍或幾遍,以檢查整篇研究報告觀點是否正確,事實是否確鑿,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謹,最后再核對一下數據,并對文字作系統的潤色和推敲,使研究報告逐步趨于完善。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報告的格式要求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25309.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