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的編寫類型及流程
校本教材通常是指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并共同開發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與學素材,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這些素材構成了校本教材。下文是對校本教材的編寫類型及流程介紹,希望可以給編稿人員帶來幫助。
編寫流程:
1、確定參編人員。也就是編寫教材的人員組成。
2、制定編寫框架。對編寫環境整體做分析,依據現有資源及各方面的條件,明確編寫目標,商定編寫內容,進行框架制定。
3.參編人員分工。制定好編寫方案后,根據各參編人員分別進行,職責內的有效信息的收集。
4.對搜集資料進行篩選。將搜集來的相關資料進行有效整合,根據商討內容的比例分配,進行資料的增減與修改。
5.擬定初稿。各參編人員按照分工,各自編寫校本教材的初稿內容。
6.教學實驗。其是校本教材編寫環節中的重要項目,首先制定實驗計劃,選擇合適的實驗班,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實驗,并通過實驗效果,分析教材編寫的各方面是否合理。
7.豐富教材。將了解和掌握的較成熟內容和圖片,編入教材之中,以此來充實教材。
8.定稿。教材內容一般包含內容有:封面,編寫人員名單,學校編導人員名單,序或前言,編寫說明,目錄,教學內容,編后記,參考文獻,封底。
校本教材的三種類型:
一是以學科課程拓展為目的的校本課程。現在的學習以學科課程為主,這些課程屬于國家課程,由國家制定課程標準、國家組織專家編寫教材、學校組織實施。但由于國家的教材要兼顧不同的學生群體,是從確保課程標準的底線出發編寫的,因此不一定會完全符合某一個學校的具體情況。按照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對國家的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高質量實施基礎型課程的舉措之一。
二是以建設拓展型課程為目的的校本課程。國家雖然給我們搭起了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的三維框架,但提供給我們的教材主要是基礎型課程方面的,拓展型課程主要靠學校的教師來建設。如何通過學科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交融,使學生更全面的解釋一些自然的或社會的現象,透徹地領悟一些基本的觀念和原理,張揚學生的個性,是課程建設方面需要老師們認真思考的。
三是以建設校園文化為目的的校本課程。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載體,校本課程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好的載體。通過課程的建設和學習,傳遞學校的辦學理念,營造學校的校園文化,是各個學校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校本教材的編寫類型及流程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jiaocai/15619.html
相關閱讀
- 2022-03-30參編教材屬于著作嗎
- 2022-03-30參編教材是什么意思
- 2022-03-17編寫教材需注意哪些事項
- 2022-03-17教材查重率是多少
- 2022-03-14參編教材字數證明怎么寫
- 2022-03-14參編教材如何計算科研分
- 2022-03-12參編教材修訂版可以評職稱嗎
- 2022-03-07出版教材評職稱有字數要求嗎
- 2022-02-25中職出版教材可以評職稱嗎
- 2022-02-25哪些職稱可以出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