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范文《小學數學優化練習設計》

一、課題提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有喜悅,有憂愁。面對現在的教學狀況;面對有些教師在課改中的迷茫;面對有些教師在學生練習的機械重復;面對有些教師生搬硬套的按書上練習題做題、做題、再做題的種種情況。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路子,其核心是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的實施,力圖改變過去那種受傳統行為主義心理學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的數學教學形式,著力培養新時代公民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的教學要能夠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在數學問題的探究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愿意與同學合作、共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的解題策略。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當突出問題解決數學,突出思維方法的學習和訓練。練習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學有法則,練有竅門。在優化練習設計提高練習效益方面要進行深入的探索。
二、概念的界定
1.小學數學練習:小學數學練習是理解和鞏固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律、性質的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和應用;也可以促使學生的計算、解題、畫圖、測量等基本技能轉化成為熟練的技能技巧;當然,小學數學練習也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2. 優化練習設計:優化練習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練習設計要立足課本,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
3.練習的目標:數學練習具有針對性(如結合教材與生活實際)、指向性(如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特征,通過練習活動能有助于實現課時教學目標的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三、實驗理論
1、建構理論:人的認識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由外部的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充分利用訓練的形象化、多樣化、交互性等特點,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2、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是一門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和創造性于一身的科學,而小學生的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精心設計練習,優化練習設計,使學生能夠把握知識的系統性。
四、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探索不同教學內容練習的重難點及練習的多種形式,從而使課堂的練習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探索多種課外作業的形式,提高作業效率。
3、轉變教師觀念,正確認識數學練習,使教師樹立效率意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五、研究的內容
1、練習的目的性。
2、練習的層次性。
3、練習的多樣性。
4、練習的綜合性。
5、練習的精練性。
六、研究策略
(一)優化課內練習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在“點”上突破
所謂的“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重難點,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從現狀出發,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使教學過程突出重點,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對重點內容可采用集中性練習,對難點既要抓住關鍵,又要適當分散。此階段可以有幾下幾種練習形式:
(1)驗證性練習。在新授課的時候讓學生先通過猜想,再進行驗證,在學生自主的驗證練習中掌握知識,從而突破了重點與難點。
(2)專項性練習。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重點花時間進行專項練習,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氣。
2、在“巧”上探索
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盲目地練是低效的,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得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那些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析。此時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
(1)對比性練習。
(2)發現式練習。
(3)變式性練習。
(4)反饋性練習。
3、在“趣”上調控
練習不能只重數量而輕質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練習缺乏精心設計,只是重復的,大量的“題海戰術”,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這時教師不能只關注習題的本身,應設計一些新穎的、趣味的,具有挑戰性的練習。
(1)花樣性練習。花樣性的練習,雖然從時間上來說是低效的,但從學生情感的出發,這樣的練習還是有效的,因為興趣比知識更重要。
(2)一題多練的練習。如果呈現給學生很多練習,首先在學生情感上就產生反感,如果給學生一道題,把幾道題目溶于一題,這樣學生練習的興趣就會大不相同。
4、在“展”上延伸
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綜合地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題目,來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探索精神。此階段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形式:
(1)一題多變練習。通過一題多變的練習,讓學生在變中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既鞏固了知識,又拓寬了解題思路。
(2)開放性練習。設計一些條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練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培養,更利于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
(二)優化課外練習
1、課前作業。調查表明,大部分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
2、課后作業。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布置的作業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上我們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
(1)實踐性作業,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這種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3)研究性作業,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研究的對象
本校高段學生(4——6年級)
八、課題研究方法:
1、實驗法: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選擇某一個練習內容從各個年級中選取兩個班做樣本實驗,對其進行調查研究,然后將這一部分調查研究的結果推論到總體上去,從而得出總的結論。
2、問卷法: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設計一套問卷,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而收集資料。
3、觀察法:根據研究課題,有選擇地針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各種情況,探尋課題研究的本質。
4、數學法: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綜合,找出一些課題研究在數量上的相對穩定的關系,及時總結、修改、不斷完善。
九、研究步驟
1、制訂研究方案,組建課題組(2010.9)
2、實施研究階段(2010.10~2011.6)
組織教師培訓,開展課堂教學研討實踐活動,對比練習效果反思交流活動。
3、結題階段(2011.7~2011.9)
總結研究經驗,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做好后續研究工作。
十、成果呈現形式
1、
2、經典案例練習
3、研究報告
十一、課題組成員
組長:朱美鋒
成員:陳蘭珍 徐震新 馬建偉 吳 軍 曹葉菊 顧美金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方案范文《小學數學優化練習設計》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15734.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