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活動,有助于提升教師個人能力,評職稱加分等好處多多。課題研究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非常重要,那么教師怎樣進行課題研究呢?本文為大家總結。
一、找準“落點”:把要解決的問題弄明白
課題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問題,問題驅動是課題研究“應然”的、真正和真實的動機所在,至于功利的動機,也應置于這一“大的動機”框架之下,成為這個動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此動機之下的課題研究,才能使“課題攸關者”成為真正的、長效的“大贏家”。課題研究需要哪些制度
科學研究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現象,揭示客觀規律,創造新理論、新技術、開辟知識新應用領域的智力性勞動?茖W的研究問題應具有探索性與創新性,繼承性和積累性、重要性、創造性、清晰性、可行性、合適性、合乎道德等基本特點。
二、清理“地基”:把要研究的內容理清楚
課題所要研究的內容應具備以下特征:以觀察為手段,以事實為根據,可重復,可積累,理論上可證偽,科學知識方面具有確定性。教育科學研究是用科學的方法,對教育領域內各種現象內在規律的探索,其基本結構為“確定問題→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確定問題→……”的一個循環模式。
三、蓄養“底氣”:把要用到的理論學到手
關于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是比較多的,作為課題研究者對理論的掌握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沒有對于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的深入認識,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任性的。
四、著力“行走”:把要實現的愿景做一做
要相信“好課題是‘做’出來的”,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特別要強化與彰顯其實踐品質,真正做到“教學研一體化”的課題可以說都是成功的。在行動研究中積累經驗,這是我們生成、晶化和提升自我教育智慧的一個“邏輯起點”。朱永新、葉瀾等教育名家所發起的課題研究、教育實驗都非常強調現場,強調行動,強調“做”,因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五、經營“理論”:把要提升的智慧說出來
這里所謂的“理論”是指“實踐性理論”,而所謂“說出口”是指表達出來,主要指寫作。如果覺得一項課題研究沒有什么可以寫作,可以發表,那么,這項課題實際上沒有多大研究價值,抑或難以操作——或者說,不依托寫作、沒有成果發表的課題不是好課題。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20751.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