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研究與實踐》是以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途經及英語活動評價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一項實驗.課題于2007年初開始醞釀,2007年9月正式開始實驗研究.研究周期為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2009年2月經陽山縣教育局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評審,被批準為陽山縣第四批(2008年)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經過近三年的實驗研究,已完成了所有的研究內容,基本上實現了預期的研究目標.現將課題研究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加深,英語作為國際語言,越來越被重視,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已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關注和重視.
3~6歲的幼兒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幼兒模仿能力強,對第二語言的語音、語調敏感,很容易引起學習的興趣.英語作為一種新鮮的語言刺激,吸引著幼兒,讓幼兒感覺好奇有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是幼兒園的培養目標之一.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也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里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只要幼兒對英語有了興趣,他們以后便能學得更快、更好,便會樂此不疲,把學習英語當作是一種樂趣.然而,在當前,很多家長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要求幼兒英語教學小學化,希望孩子認字母、背單詞.很多幼兒園也為了迎合家長的要求而導致英語學習小學化甚至成人化.雖然加入了日常用語,但由于教法單一,內容枯燥,結果是教師教得筋疲力盡,孩子學得沒感覺,也不愿意再跟著學,幼兒過早的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著力探討激發幼兒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讓幼兒在玩玩、樂樂的愉悅環境中輕松的學習英語,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探索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途經,圍繞幼兒心理特點和生活特點進行教學,強調理解在先,開口說在后.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源、教學活動及肢體動作,引導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情境中學習英語.通過《快樂英語動動動》教材使用的研究,關注幼兒學習過程的評價,從多角度對學習活動進行評價.通過實驗研究,達到以下三個目標:1、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2、培養幼兒利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畫等活動的能力.3、通過用英語組織各種活動,讓幼兒感知和體驗英語活動帶來的快樂,促使幼兒對語言和文化多元性的了解.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皮亞杰指出:兒童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2、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興趣可以轉化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幼兒期的兒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發展不夠成熟,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時,便會產生情感上的需求.
3、幼兒具有天生好奇、好模仿的年齡特點.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對比研究和行動研究這兩種研究方法.
(一)對比研究
為了更好地檢測課題的研究效果,我們采用了對比研究的方法.
1、實驗對象的選取.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們于2007年9月選取了小一班為實驗班,全班44名孩子為實驗對象,進行三年的實驗跟蹤.選取同年級的另外兩個班為對比班.
2、實驗的檢測與實驗效果的對比分析.每一個學期,我們都對每一個幼兒進行實驗前的測試結果與實驗后的測試結果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以確定我們的教學實驗效果,調整實驗策略.
(二)行動研究
本課題所研究的問題是來源于幼兒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必須依靠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加以研究解決,這就決定了行動研究是我們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課題研究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方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驗教師堅持全程參與.實驗班由三名帶班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其中一名主教老師負責上課,其它兩位配教.無論是實驗方案的制定,實驗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備課、上課、評課,幼兒測試與分析,問卷調查、實驗計劃、總結、經驗文章的撰寫等等,都要求全體實驗教師全程參與.實驗教師在參與實驗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落實.
2、根據真實情況調整、完善實驗方案和研究策略.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將實驗研究的方案付之于真實的教學實踐,使教師能夠在現實的教育實際當中,隨時隨地觀察教育對象的變化,并就此對實驗假設、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斷和修正.
3、立足幼兒及教學實際,邊行動邊研究.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關注幼兒每個細節的變化,結合教學實際及時解決新發現的問題,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研究的過程,做到研究和行動相結合.例如,在TPR教學使用的游戲教學法中,只要一玩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幼兒就會開心地手舞足蹈,沉迷在游戲中忘了自己學習,課堂紀律也會出現問題.針對這種狀況,我們提出,教師在幼兒做游戲前要將組織游戲的步驟計劃好,而且要將如何做游戲示范給幼兒看,讓幼兒明確他們要干的事情,要學習的內容,幼兒有了明確的指令,就不會因玩游戲而得意忘形了,課堂紀律也好了.
五、實驗成效及分析
(一)促進幼兒主動健康發展
三年來的實驗證明,很多孩子在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找到了自信,一些原來性格膽怯、靦腆的幼兒變得開朗了,也樂于與人交往溝通了,并且提高了對學習的積極性,自己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促進了良好性格和習慣的形成.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豐富的英語詞匯和掌握簡單的日常用語,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高、更善于表達自己、樂于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
(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研究與實踐"實驗研究激活了幼兒園的教研風氣,調動起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熱情,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1、轉變了教育觀念.通過三年的學習、實踐與探究,實驗教師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以認真、嚴謹的態度不斷探索、創新,樹立幼教新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能,切身體驗到更多的創造的樂趣.
2、提高了教學能力.實驗教師通過不斷的努力探索實踐,教學技能日益成熟,駕馭課堂的能力越來越強.在課堂教學中,她們能自如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問題,應對課堂中出現的復雜局面,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學評優活動中屢屢獲獎.其中實驗教師鄧彩燕被評為"陽山縣優秀教師"、李淑芳被評為縣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3、提升了專業素養.三年來,實驗教師逐步養成了寫反思、教學個案和經驗總結的習慣,她們的專業素養不斷得到提升.實驗教師所撰寫的實驗、教學案例等有一定的獨到見解,多篇次在縣以上的教學教研刊物上發表或獲獎.
六、實驗的體會和思考
(一)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通過三年的實驗研究,課題組對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途徑、活動評價的研究及幼兒能力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和結論,對促進幼兒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較強的實踐意義.
(二)由于我們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欠缺,理論水平較為薄弱,不少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首先,我們老師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還有待整體提高.
其次,家庭輔導跟不上.幼兒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教學上,只有教師的教,而缺乏家長的課外督促與輔導,較難收到好的效果.
再次,每個幼兒的學習情況不同,出現少數幼兒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未能真正做到共同參與并完成學習任務,也達不到共同發展的要求.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keti/661.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