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確定
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確定的相關內容,本文作者就是通過對教學重點以及教學的難點各做出詳細的闡述與介紹,特推薦這篇優秀的文章供相關人士參考,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參考意見。
一、教學重點
(一)什么是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果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那么怎樣確立教學重點呢?
(二)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
1.教學目標
古語云“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其實教師在確定教學重點時,也應該做到這樣,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內容,而確定教學重點應該首先以教學目標為根本依據。以前學科教學目標更多強調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確定教學重點更多地是從本學科的角度出發,將某一知識是否在知識體系中有重要作用或影響作為確立教學重點的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并把課程標準、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教學重點。
2.結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確定重點的根本那么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則是確立教學重點的基礎。不僅要對所教授的內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識的層次與聯系,還要相應地找出已學知識和后續知識與這些內容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好教學重點。
3.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確定教學重點
新課改的重要改變之一是為教材 服務變教材為我服務。所以要求我們不僅立足教材還要跳出教材結合知識內容的時代性,現實性和教育意義來確定是否可以作為教學重點。如:在講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認識上要讓學生清楚地明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有著理論上的繼承性,而且在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具有現實性的意義。因此成為了重點。再者,當今社會對于創新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唯物辯證法的最終落腳點培養創新意識和批判精神也就成為了該課的重點。
在準確確定重點之后,就應該考慮采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點。
(三)突出教學重點
1.攢聚突出法。每節新課都是由許多知識構成的,各知識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當我們講述各知識點時, 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即指向教學重點。好像攢自行車輻條一樣,每一根鋼線都與中軸繃得緊緊的。 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2.完善補充法。是圍繞重點作必要的補充,以求課堂講授內容具體、深入、明確,使重點更加突出、豐滿。在處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這個重點問題時,我結合了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進行了學科間的綜合。設置探究性的問題:請你結合法國波旁王朝的復辟及其滅亡的過程,說說波旁王朝最終被資本主義取代的原因。設置問題二:波旁王朝的多次復辟又說明了什么道理?在討論和思辨中,學生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探究并獲得知識。通過探究,學生明白了為什么“新生事物的發展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我順勢地過渡到第二個探究,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上了高中以后,遇到過那些煩惱和挫折,應該怎樣看待成長中的煩惱?”這一設計,關注學生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對這一堂課產生很大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并把所學的理論用于自身實踐,獲得最深刻的情感體驗。進而更加豐富重點。
3.板書突出法。一般說來,寫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但如果寫得蕪雜、混亂,缺少必要的關聯,學生就不得要領。板書要根據教學重點來設計。
教學重點的突出離不開教學難點的突破,那么教學難點又是怎樣確立及突破呢?
二、教學難點
(一)什么是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教學中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容,可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
(二)教學難點的確立依據
難點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一是教材的難度大。教材本身從內容、形式到語言都有難易之分。抽象的、宏觀的內容難度就大;具體的、與學生生活距離小的,難度就小些。形式有單一的,也有復雜的。語言有艱深晦 澀的,也有明白易懂的。二是由學生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決定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解決問題就容易一些;相反的就難一些。難點的存在跟一個人的稟賦也有關系。反應敏捷的,解決問題就快些;反應稍慢的就難 一些。這樣就使問題復雜化了——要講清難點,且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確定難點有個前提,這就需要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是對于學習的內容,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不能較快或較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時學生對唯物主義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容易形成唯物主義的觀點都是完全正確的錯誤認識,而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的基本觀點又很抽象,所以形成學生理解的難點。
第二種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原理時,缺少相應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礎,或學生對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例如在學習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知識點時,如果教師不能把物質和意識概念講透,那么學生在學習一系列辨證唯物論的知識時,就會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所以,讓學生明白這些概念的內涵就是教學時必須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第三種是已知對新知的負遷移作用壓倒了正遷移作用。即已學過的知識在對學習新知識時,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原理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原理運用于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
第四種是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課所能完成,又是教學中的大知識板塊,這是教學中的“大重點”和“大難點”。如矛盾的相關知識。這些問題講好了,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融匯理解聯系和發展的觀點進而形成唯物辯證法的知識體系,講不好則會步步干擾,亂成一團。
因此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師只有科學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
(三)教學難點的突破
突破教學難點,方法很多,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為熟悉,其目的都是為了化難為易。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 我認為突破這些難點的方法主要有
1.階梯設疑法。就是說設計問題要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而難,步步推進地解決問題。如在講解商品價值量的決定時,首先設置了一個情境,轎車大幅度降價了,但仍然值幾萬元,自行車價格上漲,但與轎車相比,還是相差甚遠。設置問題:A為什么轎車的價格與自行車的價格有著這樣的差距呢?由此引出第一課學過的價值的含義。問題B價值應該有什么來衡量呢?是個別勞動時間還是社會勞動時間呢?由價值推出----勞動——勞動時間——價值量——價值量的決定,這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最后,再利用圖表的形式,通過列舉恰當的事例,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單位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決定的。難點迎刃而解。
2.分解整合法。把一個問題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幾個小問題來講,然后再加以概括歸納,這樣就 容易把問題講清楚。如在講解物質決定意識時,以意識的含義為切入點,將問題轉換為三個小問題:A意識是怎樣產生的?B意識的物質器官是什么?為什么?C意識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隨著這三個問題的突破,意識的含義的整合,最終綜合得出無論是從意識的產生還是載體還是本質都說明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
3.圖示解答法。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把“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這一難點理解透, 我利用圖形以層層包含的方式將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加以區分、比較, 從而使學生對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直觀的認識, 明確了一個是一對多個的統一體,一個是一對一的一個統一體中的一個方面,在結合標志性詞語,很快的掌握了這個難點內容。
4.聯系實際法。教學實踐證明, 理論只有與實際相結合才更容易理解,才更有說服力。我在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我以四川地震后的拯救工作為背景材料,我們的總理,80后的青年人,部隊在這個利益矛盾沖突的時刻,都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并設了兩個問題1、材料中不同行為主體各自的價值選擇是什么?2、你贊成哪一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么?作為80后的你,假如正身處地震災區,你會怎么做?在感動和探究中,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更為深刻的體會到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的時候,應當把個人與集體、社會三者統一起來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對于80后的青年人的價值選擇,更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國家中人民利益遠遠高于一切的價值理念,這遠遠超越了理論的說教。
5.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法。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因為教學難點是動態的, 這就意味著學生如果對上一節課的難點沒有理解, 那么下一節課這個難點還會進一步阻礙他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把課與課的知識構建起來, 形成知識體系, 從而使學生從起點出發,逐步深人的理解知識, 達到層層突破教學難點。
6.巧設課堂習題法。教師通過精,合設計與本課時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課堂檢測題, 也可以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這些檢測題形式多樣, 有利于突破難點教學的, 我認為主要有①連線選擇②漫畫型試題③填表對比④疑點判斷⑤主觀性試題。
7.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廣大教師已經有目共睹了。其中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形象、直觀。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難點。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關系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有時二者是統一的。如:規律是客觀的。這個問題不僅是該框題的中心內容,而且也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前提,是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規律觀的基礎。因此成為本課的重點。而規律的客觀性強調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卻又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利用規律過程中的作用,形成知識上的表面沖突,所以又成為了教學難點。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確定
文章地址:http://www.guanyisy.comhttp://www.guanyisy.com/anli/jiaocai/18498.html
相關閱讀
- 2022-03-30參編教材屬于著作嗎
- 2022-03-30參編教材是什么意思
- 2022-03-17編寫教材需注意哪些事項
- 2022-03-17教材查重率是多少
- 2022-03-14參編教材字數證明怎么寫
- 2022-03-14參編教材如何計算科研分
- 2022-03-12參編教材修訂版可以評職稱嗎
- 2022-03-07出版教材評職稱有字數要求嗎
- 2022-02-25中職出版教材可以評職稱嗎
- 2022-02-25哪些職稱可以出版教材